用炉火点燃匠心!第二届“金炒勺”杯厨师技能大赛引爆山西美食江湖
如今,预制菜风靡全球,山西厨师用一勺炒出千万热度!9月15日,由临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山西烹饪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“金炒勺”杯厨师技能大赛在尧都隆重开幕。这场以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,振兴地方经济”为主题的盛宴,不仅吸引了全省14个城市的287名顶尖厨师参赛,而且因“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创新大赛”和“预制菜研发大赛”两大特色赛道,成为全国餐饮人士热议的焦点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现代化突破
当传统的“炒勺”遇到现代厨房时,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正在开启一个新的维度。比赛现场,选手们手持祖传铁勺,在180℃的油温下演绎出“勺碰锅转,锅随勺舞”的视觉盛宴。平遥古城“郭家炒肝”的传承人郭志强用一勺将黄米醋与猪大肠的醇厚完美融合,现场评委感叹:“这勺翻转的节奏是300年的秘密密码!“更令人惊叹的是,赛事专门设立的“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实验室”让刀削面、刀削饼等传统技艺与分子烹饪相遇——用液氮冷冻刀削面,营造出“冰雪刀削”的味觉奇观。
预制菜轨道隐藏行业密码
在“预制菜研发大赛”上,选手们用一勺调和了未来餐饮的方向。山西农业大学教授李国英团队开发的“平遥牛肉真空锁新鲜技术”将传统卤水的保质期延长至30天;吕梁选手王海峰的“燕麦面”,通过真空滚动技术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进入千家万户。“我们不仅要留住乡愁,还要用科技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。“王海峰在赛后分享时透露,他开发的预制菜已经落户盒马鲜生,日销量超过5000盒。
舌尖上的新经济图景
根据同期发布的《山西餐饮业白皮书》,2023年山西餐饮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,非物质文化遗产餐饮贡献率超过35%。“金炒勺”赛事IP运营商李伟介绍,通过赛事签约的23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餐饮企业,年收入同比增长67%。在“非物质文化遗产+旅游”区,永济市驴肉汤包现场演示吸引了50多万观众在抖音直播室观看,“跟着视频学做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”成为新的热门话题。
匠心传承的破圈密码
当90后厨师王雪将“郝刚刀切面”技术转化为短视频教程时,单个“一勺奇迹”教程的播放量超过200万。组委会创新设立的“青年工匠支持计划”为42名新一代厨师提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间运营资金,“我们不想在博物馆里做非物质文化遗产,而是让它成为年轻人愿意打卡的‘美食体验馆’。”比赛评委、中国烹饪大师张建军说。
这场为期三天的美食盛宴,以“一勺”为支点,煽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地域与世界的对话。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炒勺翻飞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,当山西风味通过预制菜走向全国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烹饪技艺的传承,更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达。正如赛事主题曲《金炒勺》所唱:“一勺勾住千年风,炒出山河万味”正在书写中国美食振兴的新篇章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